中山翻译公司整理:石滴水老师:学习翻译的事情 小记
学习翻译的事情 小记
shall be shop fabricated in a minimum number of sectors 是某份技术资料中的一句原文,不注意的人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一细看其实很别扭,minimum最小,最小有多少?其实他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工厂制作的时候使用尽可能少的“段”,而相应规范英文表达我个人愚见,可使用with the least sectors furnished as possible
此外,无损检测英文也有两种,NDT 与NDE ,我在美国无损检测协会的官网上看到的是前面一种Nondestructive Testing而非examination. 而在外来资料上经常出现混用的情况。如果你资料编写都很随心所欲,我对你的信任程度自然而然就下降了。
我入行时间有限,且主攻方向为石化配套设备翻译,并非专业技术人员,咬文嚼字是我的专业性格,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为解决技术翻译中参考资料混乱这一现象献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翻译小记2 小谈翻译自身的定期纠错(偏)
上午再次接手一份数据表的翻译,关于离心泵的,也再次遇到casing一词,我以前几次一般译为“面板”,但是参考了API 610 2004的中文版之后,查得应为 ”泵壳“。举这么一个例子,只是想说技术翻译人员需要定期对自己的所翻译的资料进行修改与纠错,纠偏。开始接这种数据表(data sheet)翻译的时候,我手上资料很不全,说实话老板也没有这种意识要为资料翻译人员配备些最基本的资料,不过再怎么困难,我还是有意识的积累原始资料,搜集有关的行业规范,慢慢的情况有了些好转。再举个例子,以前我翻译material的时候,一般翻译为“材料”,而不是现在采用的“材质”。今天也是很偶然的看到那份资料上面提到了API 610 2004,于是我就搜索了一下,结果还真的搜索到了顺便说一句,我一般从www.bzfxw.com上搜集规范。那上面资料免费下载,而且很全。像这样定期纠偏的例子还有不少,我觉得现在可能还没有什么,但是时间长了,我会撰文进行汇总,那又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
其实做一个技术翻译,很多时候也只是个人的一种信念在支撑,不管外面如何评价,我无愧我心我觉得就可以了。
本贴算是我的翻译小记”第二记“。
翻译小记3 小谈中文资料与外文资料的参考
此刻我正在翻译一份涂装标准,上面谈到了几项涂装应该避免出现的表面缺陷,此处只举一例"run". 现在查得为“流挂”的意思。其实油漆涂装资料我中文弄过,英文资料方面我接触过油漆的选用,没有接触过具体操作方面的资料。幸好的是,刚才去技术部门转了一圈,觅得一份已经做废纸的中文涂漆规程,上面看了看,果然有涂漆缺陷的内容,征得技术员的同意以后,刚刚研究了一番,得解。得出“run"为”流挂“的意思,在网上核实了一下,果然正确。http://www.google.cn/search?hl=zh-CN&q=%E6%B5%81%E6%8C%82run&meta=&aq=f&oq= 搜索结果 第一项 流挂(Run,Sag). 现象, 涂料涂抹过量时,由于涂膜上的涂料流动不均匀,一部分涂膜会有往下垂挂的现象。 ... ).
这里想说两个事情,第一,资料其实随处可得,只是有时候我们看的不起眼的东西往往就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就像我上面说的。
第二,我并非在翻译公司供职,技术员他看你的译文也就是看一些”关键信息“,举上面的一个例子来说,他们搞油漆的时间搞长了,对那里面的东西自然会有感觉. 翻译人员在比较空闲的时候应该和技术人员多交流,分析他们技术人员平日里面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哪些东西对他们最重要,这些东西可以下下功夫做的非常漂亮给他们看,哪些东西不太重要,大概意思到了就可以。
其实我觉得做什么职业是做专业化(professionalism),有些朋友可能看不起翻译,认为我们不懂技术,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种”骂声“促使我不断前进,不断学习。等以后我的道行到了,我可能要翻译外文书籍,进行市场化操作,这样不也是一种成功么?
翻译小记4 谈翻译人员资料吸收招聘
(2008-12-24) 今天下午做完一份稿件以后,已经是3点钟了,写上一帖,算是我的翻译小记第四贴,
虽然做这方面的翻译只有5个月不到的时间,但是遇到很多问题,也有许多感想,现在我谈谈技术翻译中资料吸收。
对于企业中技术型翻译来说,一般说来没有时间涉猎无关领域的知识,比如说我一般不会去钻研海运,包装方面的知识,只会针对自己的专业去搜集资料。资料的形式有许多种书面的,口头的,网络的,可靠性逐渐降低。
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三者各取其长的方式,进行吸收。 首选当然是书面的,我硬盘里面有很多下载的原版规范以及一些专业手册,期刊,平日较闲的时候
即看一些,比如说焊接,管路,一些正确的中文表述方式都学到一些,但是毕竟功力较浅,还需时日进行积累。 口头的,口头的可以是通过与外商的交谈或者与技术人员的交流。这种方式就不太具有系统性,因为外国工程师他的表述与一些规范也有一定的差距,比如上次一位德国工程师就坚持设备上用spring而不是spring washer而我方工程人员则将两者混用,我当时临时去做了一下技术支持,结果也是开始一头污水,最后老外画了一个图才明白。 这里要说一下incoming documents的问题, 我日常工作里面对的文件并非正规严格按照规范行文的文件,而是许多有许多自造词或者拼写错误的文件,说实话我是很恼火的,但是细想一下其实也是自己技术积累不够的缘故,比如富锌底漆一份外文资料里面就写成zince rich primer,初次接触可能就会一头雾水,但是我这个东西接触多了就觉得无所谓了, 但是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文件是不能当作知识来吸收的,也就是说你看看可以,但是千万不要往脑子里面记。就像我选用字典一样,国内编写的英文词典我一般不用,我只推荐牛津高阶与朗文。 道理就是一个,要保证自己吸收的资料的绝对正确性。
网络的东西我一般只是作为参考,比如说我只会参考一些产品厂家的网页,而不会去看网络上提供的行业词汇翻译。(都转载了那么多次,你怎么保证这些网络资源的正确性?)
其实技术翻译也是在于常年累月的积累,我希望哪一天我能自己和别人合伙编写一部最最权威的技术词典,那该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情啊
翻译小记5 谈中文资料阅读招聘
星期五回了一趟老家 ,买了三本书 一本是《 机械基础》 一本是《热处理》 一本是《机械制图基础 》 目的很简单 : 学习
翻译人员的一个很”标记性“的东西就是具有前瞻性,根据我自己的定期评估与搜集的资料来看,我觉得翻译技术资料只是一个附加品,意思就是你要先懂技术,再去翻译有关资料,这点已经有很多学技术的同仁阐述过,不必多说,我想说的是针对翻译人员的自身情况,审时度势的阅读中文资料。
不瞒诸位,如果要从7月份算起的话,我到现在为止得到的并非很系统的技术训练,只是自己根据工作遇到的实际情况看一些东西,记得开始看联轴器这个东西,大概也就知道”纵向位移径向位移角度偏移“这些东西,昨日下午系统的读了购得书籍中的相关章节后,感觉这个概念在脑海中充实了许多,丰满了许多。我在我博客上 wingman1985.blogbus.com已经开始不定期的对所阅读的中文技术资料进行摘录,大家不妨一看。
其实我这样不定期的写一些翻译小记之类的东西,其实是在纠正我以往观念中与实际不符或者说一些不甚明朗的东西,趋利避害,以取得可持续性发展。
翻译小记6 谈翻译人员坐“冷板凳”
(2008-12-28) 如题。很简单,翻译人员坐不住冷板凳而能够成为资深翻译的几率几乎为零。试问什么东西是翻译人员最珍视的? 时间与安静的心。这两样东西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尤为可贵。其实我一直在修炼自己的心,看开一点东西,忘却一些烦恼,一点一点的在提高自己的修养。一般每天早上我都会7点半一来就打开电脑,浏览一些论坛上的留言,看看一些论坛的帖子,时间不会很长,然后就根据当天的实际工作要求安排早上的”行程“,如果有翻译任务我就去弄,没有的话,最近买了机械基础有关的书正在看,看完一遍,笔记做一次就准备看化工机械基础。这样保证一个信息吸收来源不成问题。有时候如果感觉状态稍微不对,即放弃看书计划(今天早上起来的急,忘了带书到办公室了),做一些翻译,就像早上我对API 614的官译本做出了修改,这样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该做何事。
其实我不是一个贪财的人,做技术性的翻译,有一点功利色彩,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里面,我只是想说翻译讲究的就是一个”境“,如果世俗味太重,刚坐下来就坐不住,我想这样不是什么好事情,至少时间就浪费了不少。最近在看《胡适传》,胡适先生的一些话,一些事对于我来说是很有”清凉“作用的。
[科技英语]专业翻译注意事项
专业英语
本人在单位搞了近10年本专业翻译体会很多,供大家参考。
(1)专业翻译与普通翻译的区别:高质量的翻译,只有懂专业,才能做到,必须意译,少查汉英词典。比如铭牌水泥,应该译成Qualified Cement,肯定不是三无,而不应译成Nameplate Cement;危岩应翻译成Unstable Rock Mass,而不是Dangerous Rock Mass(本人在别人文章中常见到),给老外感觉,岩体是否含放射性物质或有爆炸物;碾压试验应为Test Fill而不应为Rolling Test。。。
(2)对中文进行调整。英文逻辑性强,前后关联,句出有因。但中文就五花八门,有时嘣出毫不相关的话。其实仔细研究,还是有关系。就要求你首先调整句子前后顺序,可以删除一些词,但整个意思不变。按中文次序,一个个词翻译,再好,也是很差的翻译,别人根本看不懂。
(3)中英文可以考虑不同:我研究过BS规范、ASTM、EM规范,和中国规范大同小异。既然要译成英文,肯定要参与国际招投标。建议作者采用用国际规范,如果没有,可以参考中国规范。否则,好多业主和咨询要求,你把中国规范给我翻译一份,我看看行不行。人家没错。何况,国外规范一般偏冒进,如果按此施工设计,还可以节约资金,又容易通过,何乐而不为之?
(4) 多用被动语态,不要用第一人称:比如我们认为、我们发现、他们都认为。。。即使中文是这样,翻译时也应毫不忧郁地给改过来,老外要问:“你们的看法要错了,怎么办”。翻译成:It is agreed that....
It is commonly practised that.....It is proved that.....;
(5) 一定要用你英文文章中见过的词,意义非凡:如现场道路条件差,无法通行。It's inaccessible to site; 方法和术语:methodology and terminology 当然要比method and terms 更文气;见一下内容--thereinafter比below更好。建议好好学学FIDIC英文版,好多律师写的,很严密。本人有英文版,欢迎联系,或将来一定上载。
本论坛有FIDIC的英文版,搞国际工程必须要用,国内的也一样,只不过是翻译本而已。
6)避免同一单词的重复出现:在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和整篇文章中都要注意,避免一个词重复出现,很枯燥很别扭,建议用同义词或双重否定句替换。同义词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何不用?
(7)注意意群的扩展:一般用副词扩展,比如。It seem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t is deemed to be an increasingly/definately/essentially important factor; Most importantly, such factor shall be considered/taken into account/studied/involved (第(6)条的东西--同义词替换)。有时我们觉得意思没表达到位,但又不足以另来一个从句加以说明,这时可以考虑用意义更广更准确的其它名词或加副词,就可以。副词用的好,是你地道英语水平提高的核心。正如口语中的元音发的好,是你能被听懂的关键,而地道的英语发音却是由辅音效果决定的。
各种结构的钢筋计算方法总结
首先,单位有国外项目,就参与,首先是英译汉,对提高汉译英很有益,包括人家的句子结构和常用语;另外,即使单位不用英语(或暂时不用)你可以从网上阅读英文文章,可以提高业务和科技英语的能力。例如RD经常用,根本就不用说明,你就知道是和Chainage接近的东西;图例就叫Legend;表中最后一栏备注叫Remarks,而下面的说明就叫Notes,不要搞混了。
我认为新学生接触很长时间英译汉后,就可以承担汉译英(只是本专业的),但多长时间各人情况都不一样,这和语言领悟能力和专业水平提高相关
——中山翻译公司
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致电:400-600-6870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