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明月一同照亮中秋夜
大鱼下面有轮子可推着走。
花灯生意不错,买家挨挨挤挤的,又是挑又是选。
用砂纸和糨糊扎成鱼灯的骨架。
金鱼皮肤要一块块贴上去。
加上灯泡。
制作完成,试灯。
昨日10时许,先后5辆车并排停在小榄镇灯市街云路大街。车上的人下车匆匆跑进门前挂满了彩色花灯的镇伟花灯店铺,片刻之后抱着花灯回到车里,又匆匆离去。
中秋就要到了,每年这个时候,何镇伟的花灯店都会这样忙碌起来。不过,大半过来拿灯的,都是提前一个月下的订单。小榄的中秋花灯,以橙灯(俗称“批皮橙”)最为传统。然而近年来,鱼灯因为造型独特、寓意美好也渐渐也成为中秋花灯的传统主题灯。店铺门口,立着一条新型的鲤鱼花灯,高约2米,底座还带有脚轮。晚上插上电,整条鱼会亮起来。一条13年前竹篾骨架的大鱼灯,挂在店内,作为展示之用。大概10多年前开始,何家开始制作铁骨架花灯。
何镇伟说,改变不止于此。现在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铁丝骨架、防水布饰面的花灯。一方面因为不容易变形,一方面便于挂在室外,大鱼灯便是如此。
在隔壁的工作室内,何镇伟还有一大一小两个鱼灯在赶制。铁丝骨架也省了制作竹篾的过程。不过,少不了钢丝钳、砂纸、糨糊、胶水等工具。
两米长的大鲤鱼灯先从鱼嘴开始,一条长长的铁丝制作成鱼脊骨、鱼尾,再折返到鱼嘴。其余的部分继续展开,脊骨两侧分别两根铁丝,扩展鱼身。大小不同的几个铁丝圈,构造出鱼肚子的轮廓。鱼肚与鱼骨垂直交叉的交接点,先用钢丝钳固定,再用砂纸如传统工艺一般将结合点缠绕固定,砂纸末端要抹上浆糊粘合牢固。
大鱼的造型不够理想,何镇伟调整了几次不满意,干脆先放在一边,开始制作那条半成品的小鱼。
一米长的小鱼灯的制作,展示了鱼身制作的过程,鱼身先从鱼尾成型贴上类似鱼尾纹理的金黄色半透明防水布,从鱼尾到鱼身,又是类似鳞片似的布料,最后到鱼头,鱼头上面最后贴上眼睛。鱼身的粘合,不再用糨糊,而是要用特质的胶水。
“主要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来。”何镇伟笑笑说。在他的店门前,除了大小不一的“批皮橙”、鱼灯,还有唐老鸭造型、大茶壶造型的灯。来店里定做花灯的顾客也很多,除了小榄、古镇及周边镇区的,还有周边城市的人来光顾,部分客户来自香港、澳门。
何镇伟话音刚落,一辆顺德车牌的小轿车停在门口,又一个顾客来取灯了。
——中山翻译公司
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致电:400-600-6870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