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翻译公司 中山翻译公司 中山翻译公司
123

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协同转型全面提升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

    在参与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过程中,中山瞄准"高精尖"产业方向。
    文智诚摄

中山岐江景色。资料图片

    在中山装备制造业格局中,海洋工程装备更占据重要一席。王云摄

2015年成效






    翠亨快线主线通车后,市民从城区到翠亨新区的时间缩短至15分钟。张子健摄

    从博爱路入口转入翠亨快线起点,一块刻着“南阳山隧道”的石头映入眼帘,中间的绿化带在仲夏的细雨下格外翠绿,这是翠亨快线主线的入口。走翠亨快线,市民从中山城区到翠亨新区的时间缩短至15分钟,比原有的路线节省了一半多。

    翠亨快线的另一端,连接着马鞍岛上的临海工业园。而马鞍岛则连接着推动“中山—深圳”融入珠三角半小时经济生活圈的深中通道。

    一桥飞跃珠江东西两岸,不仅从宏观上改变着中山的产业格局,也在微观的层面改变着市民百姓的生活。在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背景下,包括翠亨新区、深中通道在内的大平台、大项目、大基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推进,临海工业园也由一片滩涂地变成了现在的产业高地,生产、生活配套逐渐完善,美丽的伶仃洋岸焕发了勃勃生机。

    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伴随着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提速,中山的产业平台、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这期间,转型动力发生了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核心战略,中山提出了专业镇整体转型思路,“1+7”创新工程将再次探索传统产业集群的二次腾飞路径。

    这期间,翠亨新区应运而生,一批道路桥梁、路网改造工程陆续启动;一批生活配套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医院等逐渐落实;一批市政园林项目,包括中心河公园、金水湖公园、金山公园等将进入人们的视野;一大批项目开始入驻,中瑞(欧)工业园、临海科技新城、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先进智能装备产业园等4个专业园区加快发展壮大。

    这期间,深中通道进入了启动时间,中山、深圳侧连接线已动工。深中融合加速,产业对接频繁推进,诸如占据了世界民用无人机市场70%市场份额、素有“无人机界的苹果”之称的深圳大疆科技创新有限公司高层跳槽中山乐心医疗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三大自贸片区“包围”中山,作为受自贸片区辐射的城市,中山启动跨境电商项目,在海关、物流等领域向自贸区主动对接。

    这期间,中山的对外开放窗口不断打开,“中山美居”品牌诞生,并走向了南非、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搭建了“永不落幕”的展会,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市场。进入改革开放深水区和实施 《珠三角规划纲要》“九年大跨越”关键期,如何扩大开放新格局、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突破显得尤为重要,在2016年国务院、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反复被强调。

    这期间,中山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缩小,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712元,增长8.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5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05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月均超过2000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位居全省第一。

    这期间,中山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民牌”,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获得中央及省领导的高度评价。

    这期间,中山获得了地方立法权,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今年2月,《中山市水环境保护条例》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实施,这也是《立法法》修改后,在水环境领域全国首部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该地方性法规解决了全市水环境保护主体不明确问题,结束了“九龙治水”格局;并提出了多项“首次”,对原有的治水瓶颈进行了有效突围,为全省探索出一条综合性治理水环境的好路子。

    展望“十三五”,中山正站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跑线上。在全省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后,不久前,中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就经济如何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如何迈向中高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比全省提前一年实现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是中山开启新一轮创业大幕需要思考的问题。站在大桥时代,协同创新的诉求越来越高。在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过程中,以更大的开放格局、更彻底的改革举措、更深入的产业转型、更大程度的共建共享所引导的实施路径,将引领中山走进更具活力、更具竞争优势的创新生态中!

亮点解读

    ■发展新动能
    加快创新步伐高新企业实现“倍增长”

    坚持集群、集聚、集约原则,中山市于2015年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专业镇整体转型思路,其《关于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省内首个全面思考与部署专业镇转型升级的市委全会文件,文件系统地提出了“1+7”创新工程驱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

    当前,中山提出了把握创新驱动“四大抓手”不放松的路子,力争在今年底实现“四大抓手”指标比2014年翻一番,到2020年比2015年再翻一番。根据广东省制定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个具体行动计划,中山也在进一步加快制定出台落地的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推动全市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改革新突破
    行政效能提速便民服务跃升“一站式”

    从去年开始,在中山办理食品药品经营审批的企业可以省心了:由于率先在全省实现食品药品经营审批“九证合一”,企业办理所有食品药品经营类许可(备案)的累计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

    这是中山市实行 “三集中一分开”行政审批改革以来,在食药监领域实现的行政“大提速”缩影。2015年年初,中山建成全省最大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3.8万平方米,全市37个部门、1049项行政审批事项集中进驻,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由此迈入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的新跨越。作为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改革试点城市,中山市还形成了企业看得明白、用得方便的市级“三张清单”,并通过实行“三库两制度一平台”制度,加强重点投资项目管理,用设绿色通道的方式将重点项目审批时限压缩1/3。

    ■智造新支撑
    打造人才福地培育招才引智“生态圈”

    为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近年来中山市还通过全面梳理人才政策,吸引创新人才聚集扎根。

    在这个过程中,中山市打破了传统壁垒,通过实施“三个一样”的人才新政,本地培养与外地引进人才待遇一样,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待遇一样,市属与央属、省属人才待遇一样,以此打通育才、引才和用才的体制藩篱和身份障碍。同时,中山市还进一步放宽了入户条件:简化落户程序,清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入户的制度障碍。并在全省率先探索了新机制,出台《中山市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一种全新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对“能工巧匠”给予更宽的人才入库门槛、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当前,中山市提出“人才生态圈”的概念,通过进一步整合政策、平台等资源,为人才发展提供更便利、更有效的创新创业生态。

    ■开放新格局
    推进区域协作双向开放扩容“朋友圈”

    为实现更高水平“走出去”和“引进来”,近年来,中山市根据《珠三角规划纲要》提出的协同创新要求,进一步拓宽“世界之窗”,书记、市长带队“走出去”积极开拓“一带一路”。

    2015年年底,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带领中山市经贸代表团出访南非、以色列、瑞士等国,进一步打开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欧洲之窗”;同年9月,时任市长陈良贤率中山市经贸代表团开展北美 “靶向招商”系列活动,在硅谷设立美国中山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就“前移阵地”科技成果转化等签订服务协议。

    在融入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中山市则加快了推进与香港、澳门的合作,其中翠亨新区被省政府批准为首批13个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之一,游艇自由行项目也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16年试运行。目前,首家港资医疗机构中山林培钧口腔门诊部获批准引入中山,“澳门科技大学香山创智研究院”已完成投资主体的资产交接和项目整体规划设计方案。

    ■善治新高度
    强化多元治理激活基层升级“全民牌”

    不仅经济建设取得新成绩,中山市在社会治理领域进行的新探索,也获得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结合社会善治经验,中山市在探索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探索了以“全民牌”为核心的善治模式,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市民自觉行动。其中包括了全民修身、全民创文、全民治安、全民禁毒、全民绿化、全民防医闹、全民创建“三无”(黄、赌、毒)城市等十大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行动,范围覆盖精神文明、文化生活、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社区自治等领域,市民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日渐强化。当前,该市已经确立了“党政主导+社会运作+多元共治+跨界共赢”社会治理模式,并与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进一步合作,双方合作共建中国社会创新(中山)基地,2015 年被列入全省社会体制改革“省市共建”项目。

发展目标统筹:赵威撰文:罗丽娟

——中山翻译公司

 

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致电:400-600-6870咨询。


发表评论:

 

热门城市: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7430389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