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芳:麒麟引凤,让民间艺术更出彩
如今 ,吴义芳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孩子们身上,希望他们当中有几个能够成为未来麒麟舞的传承人,将这一民间传统发扬光大。
目前,吴义芳已培育了对麒麟舞有兴趣的学生共五批次一百多人。
“弓步、丁字步、麒麟步、托举……”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一边捂着受伤的腰,一边教着十多位小学生练习麒麟舞基本动作。他叫吴义芳,三角镇麒麟舞传承人。为了传承这一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吴义芳每周至少有五天到三角镇中心小学义务教麒麟舞,还自掏腰包购买器材。逢寒暑假,还专门开设麒麟舞夏令营指导孩子们。
他把北派拳法融入麒麟舞之中
看过吴义芳麒麟舞的人,都被他那种既有传统又有新意的麒麟舞所感动,可以说三角麒麟舞的发展,离不开吴义芳等人的努力,又在兼容并蓄中有创新。
作为土生土长的三角人,吴义芳打孩提时就知道麒麟舞一直是家乡人的一门民间艺术。在吴义芳的记忆中,父亲和爷爷等闲聊时提得最多的,是什么时候到哪个富人家演了多少场麒麟舞,赚了多少钱等。8岁时,吴义芳正式随爷爷和父亲学习麒麟舞与武术,并到番禺、东莞等地“揾 食”。
15岁那年,家里没钱供他读书,吴义芳只好回家找煤渣烧红砖卖。这一卖,吴义芳竟然卖出名了。凭着灵活的头脑,他的砖卖到了广州。他在广州文化宫对面租了一间小屋,并兼作办公室承接业务。每天早上他都到文化宫练习麒麟舞,那时,他身旁总有两位60多岁的老人一起练习。那扎实的基本功,那虎虎生风的拳法,令吴义芳很是佩服,他决心拜他们为师。吴义芳从这两位来自山西的刘师傅和黄师傅身上学会了咏春拳、少林拳等功夫。一年多后,两位师傅回老家去了,吴义芳就自己琢磨把新学的武术融进麒麟舞中。
数十年间,他不断琢磨和钻研,并吸收各种风格和技艺,加上勤奋和悟性,很快掌握了麒麟舞和凤舞的套路以及相关知识。正是吴义芳在原来只有南派拳法的麒麟舞上,融入了北派拳法等招数,让麒麟舞更为出彩,观赏性更强,使三角的麒麟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麒麟引凤的表演形式独树一帜
据了解,吴义芳等当地民间艺人所掌握的三角麒麟舞,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武术为基础,集洪家拳、蔡家掌和莫家腿等拳法之所长,把中华传统武术与民间祭祀舞蹈融为一体。其采青形式有栋头青、井头青(盆青)、蟹青、蜈蚣青等,均是根据当地生活和劳动环境所创造,具有浓厚的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其舞蹈动作充满朝气和动感,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在珠江三角洲,不少地方都有麒麟舞,但三角的麒麟舞以其“麒麟引凤”的独特表现形式,在丰富多彩的岭南麒麟舞中独树一帜。
2003年,三角镇成立了麒麟武术协会。为此,吴义芳将凤舞融入麒麟舞之中,把“麒麟”与“凤”祥降人间寻宝的故事,穿插在麒麟舞中,麒麟舞“麒麟引凤”的独特表演形式,成为麒麟舞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拟组建中山首支女子麒麟舞队
在吴义芳等人的努力下,三角麒麟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2010年,在三角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角麒麟舞艺术团成立,积极引导青壮年加入,形成“老艺人主动授艺、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2011年,三角镇专门成立了三角麒麟舞传习所,在整理、挖掘的基础上,以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麒麒舞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又以省级传承基地——三角小学为依托,开展各项麒麟舞民间艺术活动,由传承人吴义芳、刘义心等传艺授课,目前,已培育对麒麟舞有兴趣的学生共五批次一百多人。
三角镇中心小学的周巨文老师是吴义芳教麒麟舞的跟班老师,他告诉记者,早几年,为了把麒麟舞和武术完整地传承下去,吴义芳收了三个弟子,不幸的是三个弟子去年因为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为此,吴义芳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正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们身上,希望他们当中有几个能够成为未来麒麟舞的传承人,将这一民间传统发扬下去。
“今年我都68岁了,我不想我的所学失传,所以暑假我准备再免费把我所学的武术,在镇文化站教授给品德好的后生,让他们把麒麟舞发扬光大。”吴义芳如是说。三角镇中心小学副校长王辉称,明年,三角镇中心小学将和吴义芳老师一起,组建中山第一支女子麒麟舞队,打破以前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让麒麟舞拥有更多的粉丝。
小知识
熟知中山故事的人都知道,麒麟舞是三角镇先民根据当地的生活习俗和图腾崇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岁时习俗民间舞蹈,模仿麒麟的形状和神态扎制麒麟及起舞,以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平安。自清末至今,三角麒麟舞一直深受村民喜爱,最兴盛时,每个村都有自己的麒麟队,是三角村民在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及祝寿、开市、入伙、新船下水等重要仪式中必不可少的庆贺习俗。2009年,三角麒麟舞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山翻译公司
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致电:400-600-6870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