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翻译公司 中山翻译公司 中山翻译公司
123

放弃菜园扛枪革命硝烟不再离而不休


    五桂烽烟,犹在眼前。

    94岁高龄的老党员、市老战士联谊会会长冯永,尽管年事已高,但一有机会,他就会来到位于五桂山下的古氏宗祠——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给前来参观学习的年轻党员、学生讲述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感慨:自己是不幸的,成长路上和旧中国一样伴随着太多的苦难和凌辱;自己又是幸运的,可以亲眼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中国大地上冉冉升起,感受到国家、民族逐渐走向富强……

    ■丢弃菜园扛枪革命

    冯永老人这几天特别开心,因为马上又要到“七一”了。对他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也是自己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与党一起庆祝党的100周岁生日。

    谈起自己的人生轨迹,冯永的思绪回到了七十多年前硝烟弥漫的岁月。

    上世纪20年代初,冯永出生于现已划归珠海管辖的中山翠微村,1944年参加革命,1956年12月入党,先后参与了三乡白石 “白石保卫战”等多个著名战役。学生年代,冯永在香港就读高中。1941年底,由于香港沦陷,冯永只能回老家耕田种菜。当时冯永已经接受了一些文化知识,所以一想到每天甚至一辈子要在家里务农就十分苦闷。冯永说,他有一次为了进城卖菜被逼给日本兵鞠躬,由于随意敷衍,被扇了几个大耳光,两眼直冒金星。耳濡目染日军对中国人民的欺凌和残杀,在年轻的冯永心里,早早就埋下了扛枪杀敌救国的种子。

    在先进的革命思潮影响下,1944年的夏天,冯永隐瞒家人加入了义勇大队八马中队。当时,游击队主要由工农组成,读过高中的冯永便成了游击队里的“文化人”,他每天带领战友们走家串户,跟农民们讲革命事迹、鬼子暴行、保家卫国的故事。

    游击队伍转战五桂山山区,是冯永一辈子难忘的岁月。那是缺枪少药、物质匮乏的年代,冯永就这样穿着破烂的衣服,卷着残旧的被子,与战友们一起挤在破败不堪的古氏宗祠,谋划着惊天动地的大事。“我的第一把枪就是从鬼子手里抢过来的,虽然当时枪支所剩子弹不多,但我为此兴奋了好久。”冯永告诉记者,子弹打完后,他就找一些自制的黄药塞进了空弹壳,继续战斗。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这种连厚实点的棉衣都打不进去的“子弹”,就成了冯永抗击敌人的先进装备。

    冯永回忆,1944年1月至1945年1月期间,中共先后成立了人民抗日义勇大队、中区纵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抗战期间,珠江纵队及其前身由几十人发展到3000多人,成为岭南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地的武装队伍结合当地阡陌纵横、河网密布的地理特点以及敌强我弱的形势,巧妙运用袭击战、麻雀战、爆破战、地雷战、海上游击战等,让日伪军胆战心惊。

    ■硝烟不再离而不休

    每年的夏天,冯永总要回到古氏宗祠去看看。每次来到古氏宗祠,冯永喜欢四处走走,看看哪些地方有破损需要及时修葺,瞻仰挂在陈列室的那张张熟悉的脸庞、一个个亲历的战事,最后坐在宗祠前面的石板上若有所思……

    走过那段不平凡的岁月,建国后冯永历任县农村部副主任、副部长、部长,中山市人大常委等职,1986年离休。离休后的冯永“离而不休”,不仅参加并任市老战士联谊会会长,目前还是市农业局离休第一党支部书记,看书读报,主编《中山老战士报》,还四处为学生和年轻党员讲革命故事……

    “为了国,为了家,我拿着枪,骑着马。生命在战斗的黑夜里,也驰骋在火热的阳光下。战斗已多年了,我没有回过家,眼前是黄金一片,又是收割的时候啦。回去吗?不!我不能把枪放下,我不能把枪放下!”94岁的冯永中气不减,谈起建党95周年,白发苍苍的他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我不能把枪放下》……

——中山翻译公司

 

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致电:400-600-6870咨询。


发表评论:

 

热门城市: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7430389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