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帮教青少年82岁昌伯矢志不渝
一到夏天,昌伯(右一)就带着关工委的工作人员到江河边上巡逻,防止发生溺水事件。
他,67岁开始出山担任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成功帮助18名迷途的问题少年走回正道;设立青少年校外辅导点、助学基金会,辅导青少年300多人次,帮助学生785人次。他就是今年82岁高龄的三角好人、2015年中山市“十佳关工五老”徐兆昌。
发动老人一起关心下一代
徐兆昌今年82岁,村里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昌伯。忙了大半辈子的昌伯,退休后本应过着含饴弄孙的悠闲日子。然而,2001年,村筹备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当时的村干部一致认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人选非昌伯莫属,于是请他挑起这副担子。
昌伯深知这项工作难度大,但毅然接受了挑战。村“两委”推荐刚退休的老校长梁郁球做他的助手,后来在梁校长的协助下,从着手组建关工委架构,发动“五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对青少年逐个调查摸底实行帮扶等工作。
如今,蟠龙村关工委下设10个关工小组,发动了76位“五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对“十帮”对象实行“一对一”或“二对一”的帮扶,并实行12年的跟踪帮教制度。
让18名迷途学子走上了正道
几年前,在三角镇有以麦某为首有“十三太保”之称的13名在校学生,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逃学、吸烟、打架、偷窃、酗酒,饮酒后还把酒瓶扔到水泥路上摔碎,以致伤人,群众意见很大。昌伯得知此事后,及时召开了村治保会、关工委、学校领导的联席会议,采取分化瓦解的做法,对本村的6名学生,实行“二对一”或“三对一”帮教,并通知外村7名学生所在村的关工委,让他们也组织人员做帮教工作。昌伯自告奋勇,带头负责麦某的跟踪帮教工作。
昌伯分别与麦某的家长和其本人进行了详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昌伯意识到麦某学习基础差,缺交作业,昌伯又到学校找到麦某的班主任,要求班主任联合任课老师,对麦某学习给予开小灶,每天放学后,辅导30分钟。
麦某有老师专门辅导,回到家里,认真做作业和复习,学习成绩慢慢地好起来,心也安定了下来。其他的12位成员,也得到转化。实际上,像“十三太保”这样的边缘青少年,昌伯成功转化18名。
成立蟠龙村奖学助学基金会
2008年,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昌伯不再担任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但村委要他担任副主任。对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一如既往,没有停止,只有追求。
昌伯他除了在村校外教育辅导站担任辅导员、网吧义务监督员和家教讲师外,还在家设立校外教育辅导点。年纪大了,有时走家串户不太方便,他就把需要帮扶的青少年集中在自己家里,和他们讲《三字经》,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和刻苦学习教育。家长也登门求教,他同样要求家长懂得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到言传身教,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千万不能重智轻德,避免孩子畸形发展。
据粗略统计,几年来到昌伯家辅导点的学员和家长有300多人次。昌伯发起成立的蟠龙村奖学助学基金会,筹集资金45.5万元,受惠学生达785人次,其中他个人出资助学、解困、帮就业就有5万多元。
有人问昌伯,你做这份工作有什么报酬,他说:“我喜欢这份工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是给我最大的报酬,在有生之年,我还是乐意做这份工作。”
——中山翻译公司
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致电:400-600-6870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