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警惕 中青年男性猝死率最高可预防 养成每年定期体检习惯
6月29日,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的站台上,年仅34岁的天涯论坛副主编金波突然晕倒,失去意识,最终抢救无效去世。虽然暂未有医学检查结果出炉,但不少专业人士认为,金波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较大。
记者昨日整理了近几年中山的数据发现,中山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例子并不少见。2014年,市疾控中心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监测数据显示,当年发生心源性猝死27例。2015年,市人民医院的数据显示,该院参与的院前急救中,救护车到达前已经猝死的就有60例。
男性的猝死率比女性高
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中,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要高。像心脑血管这类病跟基因以及生活习惯有关,一般男性相对于女性往往存在抽烟、饮酒、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之男性承受的社会压力相对较大,精神相对较紧张等因素,导致男性患病的例数明显多于女性。
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专家、院长袁勇称,在临床上发现,有些猝死的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中,有一部分人平时身体素质较好,每年体检身体也很健康,但突然就出事了。
袁勇说,比如跑马拉松,是很多青年人热衷的一项运动,每年都有跑马拉松猝死的案例。“很多人缺乏基本的运动常识。有些青年人平时很少运动,突然就报名参加了一个马拉松,对于业余选手来说,马拉松是一项挑战体能极限的运动,必须有好的身体素质。”
应重视血管或心脏问题
有些发生猝死的青壮年,平时身体还不错,怎么会突然猝死?袁勇提醒,平时体检,一般的心电图不能发现一些隐匿的冠心病或血管问题,青壮年发生猝死很多都是有潜在的血管或心脏问题。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在心源性猝死者中,约有四分之一属于无症状性冠心病病人。造成猝死的原因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或血栓堵塞导致急性心肌缺血。
袁勇表示,无症状冠心病平素无自觉症状,但可突然转变为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也可发生猝死。有的人平时偶尔会有心悸,有的人完全没症状。一部分冠心病患者并无明显心绞痛,而是伴有腹痛、颈部及背部痛等易被人误诊的症状。
在临床上,遇到胸闷、伴腹痛、颈背痛的中青年患者,一定要查明原因。青壮年人因隐匿性冠心病发生急性心梗的较多,这些人年龄都不太大,过去可能有或无心脏病病史,发病前也常无任何症状或不适,很少能引起病人或医生的注意,因此常在无任何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作而猝死。
教你两招 如何抢救猝死者?
1、用最短时间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和心跳,如果没有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先使病人仰卧,背部垫块硬板。
2、松开其领口和裤带,清除口、鼻异物,迅速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假牙、呕吐物、血块、食物残渣等。头往后仰,确保气道通畅。
3、一旦发现心脏骤停,立即在患者胸骨下段用力按压,每分钟约100次,每次要把胸骨按下去3—5厘米。
4、如患者不能自动呼吸,立即开始一手紧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将口唇与患者口唇密合,以不漏气为准,往患者口腔内用力吹气。然后,松开口鼻,让患者的胸廓自动回弹。
5、有条件可用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按语音提示操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实用知识收好不谢
A 什么是猝死?
猝死是一个临床综合征,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大多数发生在急性发病后即刻至一小时或者数小时以内。
B 猝死原因是什么?
猝死主要原因多数都是因为心脏有问题,而且多伴发心律失常,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功能者。所以,心源性猝死占据了猝死中的大多数。
C 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有多高?
据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心脏性猝死前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心脏性猝死的黄金抢救期是发病后4分钟,每延误一分钟存活率下降10%,如果等送到医院再施救,生还机会微乎其微。
D 猝死高发人群有哪些?
分析认为,中青年男性发病率最高。
心源性猝死是医学界公认的一种发病速度快、没有明显征兆的可怕病症。在全世界范围内,心源性猝死发病都很高,美国每天有1200人心猝死,而中国每天每10万男性中就有22.2人心猝死。
男性患心猝死的几率明显超过女性,而且30—45岁的中青年男性发病率最高。除了冠心病患者和三高人群,有家族史和遗传史的年轻人也容易发生猝死。
E 如何预防猝死的发生?
定期体检。养成每年定期体检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工作压力大、烟酒过度的中青年男性。家族里有猝死先例的人,也要注意定期到医院体检。
体检时,心电图检查结果也许没问题,但是如果发现高血糖、高血脂等情况也要警惕。
只要在体检时发现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现象,应当立即戒烟,少饮酒,并及时配合医生治疗,科学饮食和运动。
心脏病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把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保持合理体重。若出现心慌、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
——中山翻译公司
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译声中山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致电:400-600-6870咨询。